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践教学 -> 正文

工程材料学精品课程

(发布日期:2009-11-17 点击数:7)

《工程材料学》精品课程

课程简介

《工程材料学》课程包含机电专业《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课程中的“工程材料部分”和材料成型专业《工程材料学》课程。《工程材料学》课程是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能力的综合训练课程,它连接着基础与专业,起着承上启下,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的作用。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零件进行合理选材、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和控制零件质量的能力。

本课程2003年定为福州大学校校院共建建设课程,2009年定为福州大学校精品课程。本课程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依托我校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两个博士点和材料加工工程等8个硕士点,这些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课程注重实践教学改革,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新型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师资队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晓

71.11

副教授

材料加工工程

主讲

向红亮

72.5

副教授

金属材料

主讲

魏喆良

75.2

副教授

材料表面改性处理

主讲

何福善

77.11

讲师

金属材料

主讲

廖锦明

59.9

实验师

金属材料

指导实验

黄利光

53.1

实验师

金属材料

指导实验

主讲教师:

陈晓: 课程负责人,副教授,博士,清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铸造学会秘书长,福建省铸造协会有色及特铸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Ei收录5篇;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1部。主持省校级和企业横向科研课题7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熟悉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近五年年终考核1次优秀。

向红亮: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工程材料学教学3余年,担任过液态成型原理、金属凝固理论、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等课程教学, 2008年获教育厅硕士优质学位课优秀奖,2008福州大学教改优秀二等奖。主持部省校级及横向科研项目8项,发表科研论文十多篇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5篇,ISTP2篇。近五年年终考核1次优秀。

魏喆良: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工程材料成形教学近15年。担任《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成型过程测量控制技术》、《材料成型设备》、《液态成型过程数值模拟》、《金属强化理论》、《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合金熔炼原理》和《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教学。先后获得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一项和“我心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发表教改论文3篇。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7项。2007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5位)和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两项(排名分别为第2和第3位)。近五年年终考核2次优秀。

何福善:讲师,硕士,在读博士,福建省铸造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从事材料学类教学7年,担任工程材料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模具材料与失效分析等课程理论教学,并承担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完成院级教改项目1项,2008年获福州大学教改优秀二等奖一项,主持或参与省市及科研项目3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篇。

教学大纲一(机制和车辆专业用)

1、课程性质

《工程材料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车辆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研究零件选材的课程。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学习,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达到选材正确,用材合理的目的,从而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热处理工艺(加工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掌握铁碳合金相图,了解钢的组织结构、性能随化学成分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掌握钢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以及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性能和用途。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类型以及选材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根据机器零构件的不同服役情况,正确选材和合理用材的能力;根据零件的加工工艺,安排热处理工序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和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

4、课程学时:27学时,课堂讲授23学时、实验课4学时。

5、课程类型:必修课

6、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力学

教学大纲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用)

1、课程性质

《工程材料学》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铸铁、铸钢、有色金属的结晶及组织形成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各种铸铁、铸钢和有色金属的性能特点,应用范围及生产工艺。具有根据零件用途选择材质,确定成分及组织,制定工艺方案,控制铸件质量的能力。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铸铁结晶及组织形成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各种铸铁性能特点,应用范围及生产工艺;掌握常用铸钢的结晶过程、热处理、金相组织、铸造性能以及它们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合金化的作用和组织的鉴别;掌握常用有色合金铸态组织的控制原理、铸造特点及熔炼工艺特点。能根据用途选择材质,确定成分及组织,提出合理的工艺方案;能综合分析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达到控制铸件质量的目的;对常见的铸造缺陷,有一定的分析、防止和纠正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分析生产中出现的有关铸件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较为合理的改进材料质量的措施。

4、课程学时:总学时72学时,课堂讲课66学时,实验6学时。

5、课程类型:必修课

6、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冶金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金属力学性能、材料成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