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之家

工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工之家 -> 工会动态 -> 正文

细雨登于山

(发布日期:2012-01-03 点击数:7)

十二月末的榕城,虽然已是深冬,但仍然感觉不到严寒。12月27日下午,机械学院工会组织全院教师在福州于山举行“登山活动,近60位教职工参加了本次活动。虽然下着细雨,但他们热情不减,撑起雨伞,穿行于郁郁葱葱的林木间,健步在蜿蜒的山路上。欣赏沿途美景。最后,他们登上于山顶九日台,眺望烟雨朦胧的五一广场,感慨省会福州的巨大变化。

于山,榕城三山之一,属鼓楼区,位于市中心五一广场北侧,海拔仅58.6米,面积11.9公顷,相传战国时“于越族”迁居于此而得名,并因传说汉代何氏九兄弟在山上修道炼丹,又名“九仙山”,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仙洞、九仙观、炼丹井等均为相关古迹。还因据说汉武帝时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此设宴,此山又称“九日山”。于山历来为游览胜地,名胜古迹众多,号称有24景:因山状如巨鳌,有揽鳌亭、倚鳌轩、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等六鳌胜迹,还有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公祠、平远台、醉石、蓬莱阁,建有为国捐躯抗日英雄郁达夫的事迹馆,另有万象亭、吸翠亭、补山精舍等不少小巧玲珑的亭榭,因形就势,隐身于参天蓊郁的林木和色彩缤纷的花卉间,风景清幽,引人入胜。

石刻与碑廊艺术和历史和乌山一样,于山也有为数众多的摩崖石刻,现存宋元明清及近代石刻100多处,宋代较少,明清居多,大多分布在鳌顶峰、金粟台、戚公祠、蓬莱峰等处。鳌顶峰上有福州宋代最早的摩崖石刻,系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吕文仲之题名石刻。山南《南校场演武厅铭》200多字,字径约0.2米,铭文高3米多、宽4米多,是福州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宋太守元绛手书“金粟台”3个篆字,苍劲沉稳;明万历年间闽县张炜行书“平远台”,雄浑厚重;由宋代音乐家陈旸命名、高僧鸿份手书“廓然台”3字,俊秀洒脱。这几处书法,各领风骚,均为福州著名石刻。于山摩崖石刻,不但是许多优秀书法艺术的集成,很多也具有史料价值,明代督舶太监尚春的诗刻,就是福州对外贸易的史料之一。

除石刻外,山上有九仙观,观内两侧有碑廊,敬列十几面古碑,有宋蔡襄《刘蒙伯墓碣铭》;南宋《石敢当》碑;元代《三皇朝五龙堂欧冶池官地》碑;明代《福州府四学新立学田记》碑;清嘉初状元龚用卿题额、林则徐所书《刘家镇墓志铭》,严复《修严氏宗祠碑记》以及研究我国传教历史有关资料的《真神堂碑》;记述中法马江海战的《御赐福州将军穆图善碑》;记载中外关系史实的《库王碑记》等。石刻与碑廊,在某种程度上,是书法艺术写就的历史,是记载史实的书法艺术。

在约近一个小时的登山活动中,我院教职工个个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大家相聚在一起,边登山,边叙旧,其乐无穷。以这种独特的健身、环保、寓意深长的方式组织工会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深受教职工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