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单位/职务: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系 支部书记
电子邮箱:felixceng@fzu.edu.cn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 350108
教育工作经历
2007/09-2011/06,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2004/09-2007/07,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硕士
2000/09-2004/07,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
2024/01-至今,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
2014/07-2023/12,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2012/02-2015/12,福州大学/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
2011/07-2014/06,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紧密结合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前沿方向,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与先进装备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主要研究方向有:
(1)高分子材料智能成型工艺与装备研究:
·开发结合人工智能的熔体静电纺丝设备及其精密控制系统,实现纤维的精细结构可控制备与功能化;
·构建基于机器视觉与数字孪生的在线检测与自适应补偿系统,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2)面向超精密加工的智能化数控技术与系统研发:
·设计超精密数控加工误差的实时监测与补偿机制,开发面向先进制造的专用数控系统;
·开展超精密加工的纳米级动态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研发面向产业的先进控制算法与硬件系统。
(3)“材料-工艺-设备”一体化智能系统及装备研发:
·开发面向汽车轻量化的新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工艺与装备,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人工智能与高分子成型融合的复合制造系统,探索新型功能材料与结构件的一体化制造方法。
产业研发经验:
(1)作为主要研发人员之一,参与国内首台浸没式光刻机的核心流控装置研发;
(2)作为技术牵头负责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需求,与意大利、德国等企业合作,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部件的首条国产自动化生产线,获2017年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复合材料精密成型件产品链示范项目。
兼任:
(1)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秘书长;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特种流控专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等。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的部分纵向科研项目:
(1)作为福州大学方的项目负责人,参与校企联合研发:超精密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技术(2024-2025)、新能源汽车用大尺寸天窗玻璃(2023-2025)、储热型轻质预制墙体(2021-2023)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2)主持福州市“揭榜挂帅”科技重大项目(2023-2026)、福建省科技厅产业技术开发与应用计划项目(2024-2026)、福州市校合作项目(2016-2018)等课题;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201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4)、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3-2014)等课题。
主持/参与的部分横向科研项目:
(1)结合数控系统体系设计、半实物虚拟样机开发、多轴联动技术与远程诊断技术,研发总线型高精密中走丝数控系统,2023-2025;
(2)结合机器视觉技术、数字孪生模型设计、远程运维技术,研发高精度数字随形机数控系统,2023-2025。
其他部分代表性项目:
(1)作为主要负责人,在国内最早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预成型与高压RTM模压成型生产线研发,并将拓展研发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和宁德时代复合材料动力电池箱新产品,得到了规模化的应用,获评上海国际复材展创新产品;
(2)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展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线模压成型生产线,及其在建筑模板、宝马汽车底护板的应用研发,相关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承担福州闽侯汽车产业链招商专员的首期培训项目,参与福州市青口汽车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代表性论著
近年来,发表SCI期刊论文近20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1、期刊论文:
[1]HuiChen,JunyangXiao, Yuhua Huang*,et al. Cooling enhancement of axial flux permanent magnet motors by corrugated spiral channels with nanofluid[J].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2025,20(3): 1523-1540.
[2] Hui Chen, Bing Wang*, Xueqi Lin, et al. Folding mechanics of a bistable composite tape-spring for flexible mechanical hin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24: 109188.
[3] Hui Chen, Chengxin Wang, Jianxiong Chen, et al. Changing torque-force synchronization condition for abrasive particle improves material removal during silicon carbide abrasive machining[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24, 192: 109247.
[4] Hui Chen, Jianfeng Zhang, Ming Shen*, et al.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modeling of intermittent flow cooling with enhanced photovoltaic efficiency in PVT/NPCM systems[J]. 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 2024: 104420.
[5]Hui Chen, Yiren Ma, Ming Shen*, et al. Significance of Cattaneo-Christov double diffusion and induced magnetic field on Maxwell ternary nanofluid flow with magnetic response boundary[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023, 587: 171264.
[6]Hui Chen,Panfeng He,Ming Shen*, et al. Thermal analysis and entropy generation of Darcy-Forchheimer ternary nanofluid flow: A comparative study[J]. 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 2023, 43: 102795.
[7]Hui Chen, Folian Yu,Bing Wang*, et al. Elasticfibreprestressingmechanics within apolymericmatrixcomposite[J]. Polymers, 2023, 15(2): 431.
[8]Ming Shen,Hui Chen*,Mengcheng Zha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nanofluids with fractional derivatives: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J]. Nanotechnology Reviews, 2022, 11(1): 3235-3249.
[9] Ming Shen,Yuhang Wu,Hui Chen*.Unsteady free convection of second-grade nanofluid with a new time-space fractional heat conduction[J],Heat Transfer, 2020, 49(2): 709-725.
[10] Hui Chen*, Jiayang Chen, Yao Ge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boundary layer flow over a rotating disk with power-law stretching in a nanofluid containing gyrotactic microorganisms[J]. Heat Transfer-Asian Research, 2018, 47(3): 569-582.
[11] Hui Chen*,Tianli Xiao, Jiayang Chen, et al. Effects ofsolidmatrix andporosity ofporousmedium onheattransfer of Marangoni boundarylayerflowsaturated withpower-lawnanofluids [J].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016, 33(10): 104401.
[12] Hui Chen*,Hongxing Liang, Tianli Xiao, et al. Unsteady flow over an expanding cylinder in a nano fluid containing gyrotactic microorganisms[J].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cs. 2016,94(5): 466-473.
[13] Hui Chen*, Hongxing Liang, Fei Wang, et al. Unsteady MHD stagnation-point flow toward a shrinking sheet with thermal radiation and slip effects[J]. Heat Transfer-Asian Research, 2016, 45(8): 730-745.
[14] Hui Chen*, Xin Fu, Qi Liu. Modelling slip flow in micro/nano gaps with moving boundary[J].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4. 123: 167-170.
[15] Hui Chen, Wenyu Chen, Jun Zou*, et.al. Lens distortion for immersion liquid renovation in immersion lithography [J],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1, 88: 2200 -2204.
[16]付新*,陈晖,陈文昱,等.光刻机浸没液体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0,46(16):170-175.
2、专利:
[1]陈晖,李启正,黄惠等.一种用于高速开关阀电磁铁优化的多场耦合电磁仿真方法,授权号ZL202110621759.1.
[2]陈晖,刘文利,黄惠等.耦合高频碰撞与流体冲击的高速开关阀模拟声场建模方法,授权号ZL202110020835.3.
[3]陈晖,张泽鑫,杜恒等.面向阵列式开关阀的流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授权号ZL202110420136.8.
[4]陈晖,陈凯,耿尧等,一种采用半导体制冷器及相变材料的模具急冷急热装置,授权号ZL201810991971.5.
[5] 陈晖,吴强斌,杨鸿艺等.一种具有旋转式数字阀的3D打印装置,授权号ZL201410473585.9.
获奖情况
2023年 福州大学能化奖教金
2022年 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六):全员卓越机械工程人才的“预研发”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年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大规格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关键制造技术与产业化
2018年 福州大学教学名师
2017年 福州大学阳光奖教金
2016年 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一等奖
2015年 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章
2014年 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
2014年 福州大学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竞赛(理工组)第一名
2014年 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六):《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的探索与实践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团队注重理论创新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发展平台,主要研究方向有:
·开发结合人工智能的熔体静电纺丝设备及其精密控制系统,实现纤维的精细结构可控制备与功能化;
·构建基于机器视觉与数字孪生的在线检测与自适应补偿系统,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设计超精密数控加工误差的实时监测与补偿机制,开发面向先进制造的专用数控系统;
·开展超精密加工的纳米级动态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研发面向产业的先进控制算法与硬件系统;
·开发面向汽车轻量化的新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工艺与装备,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人工智能与高分子成型融合的复合制造系统,探索新型功能材料与结构件的一体化制造方法。
欢迎对智能制造与先进装备方向有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团队。